Ferris wheel at a theme park Free Photo

 

    在減重手術的發展歷史當中,世界各地的醫學專家們,都曾經嘗試許多不同的減重手術方式,用來幫助體重過重的個案。這些手術方式有些一炮而紅,迅速成為減重手術的主流方式;但是更多的手術方式因為減重效果不好、或是併發症過多,遭到歷史潮流淘汰,被掃進歷史的灰燼之中。 

 

    醫學的發展往往是奠基於改進過往失敗的治療方式,站在現代醫學的角度往回看,這些遭到淘汰的手術方式目前已經沒有太多的實用醫療價值,但是仍然有值得我們討論和省思的地方,幫助我們為個案選擇最好的治療方式。

 

    在台灣最早發展的減重手術,稱之為胃間隔手術,是透過置放束帶以及釘槍的方式,將胃間隔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個狹長的帶狀部分,被認為是可以減少食量,增加飽足感,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

 

    可惜的是,因為減重效果不好,容易復胖,減重失敗的機會高達8成,再加上胃間隔手術可能會造成胃部潰瘍、狹窄、甚至出血等等症狀,根據研究統計,胃間隔手術之後20年內,有28.3%的個案,會因為減重的效果不好或是手術相關的併發症,需要接受第二次手術。對照之下。腹腔鏡胃繞道手術之後,需要再次手術的機會約為 7.5%,胃間隔手術需要再次手術的風險可以說是高出許多。

 

    目前胃間隔手術已經不再被減重醫學界認為是一項可行的治療方式,也幾乎沒有人在執行這樣的手術了。

 

    類似的手術方式,還包括胃束帶、胃摺疊手術等等。胃束帶手術是利用一個可調整的植入束帶,限制胃入口處的容量。當初剛剛被推出來的時候,被認為主要的優點就是手術方式簡單,手術的併發症機會較低,恢復也比較快。但是很快就發現胃束帶手術的減重效果比較不好,另外束帶可能會有位移導致胃阻塞、胃食道逆流、甚至胃穿孔等等的風險。

 

    研究結果也發現,胃束帶手術之後長期需要再次手術的機會大約是 40.7%,也因此目前越來越少有外科醫師推薦胃束帶手術給病態性肥胖的個案。

 

    胃摺疊手術則是在2010年前後被推出,他的原理是利用縫合的方式,將胃部向內折疊,經過多次縫合之後胃部就無法再膨脹,進而達到限制食量的效果。在剛開始被推出的時候,胃摺疊手術被認為是一種取代袖狀胃切除的手術方式,主要優點是利用摺疊的方式不需要切割胃部,自然而然可以降低手術的風險,避免袖狀胃切除手術以後胃部傷口癒合不好的併發症。

 

   但是很快的,減重外科專家們就發現胃摺疊手術減重效果不好、手術相關的併發症比率反而比袖狀胃切除手術高,根據文獻統計大約在30%左右,另外有高達6成的個案會因為減重效果不佳或是併發症的原因,需要接受第二次手術。因此,胃摺疊手術目前也已經幾乎沒有再被執行了。

 

    鑑古知今,我們樂見未來能夠有越來越多的手術方式和減重治療方式出現。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治療方式,都必須通過時間對於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驗證。 減重專科醫師也應該本於自己的專業,為自己的個案選擇一項最安全有效的方式。

 

更多減重手術相關問題請諮詢 Line 或微信ID: droilcut

或點擊以下按鈕加入line@ 生活圈好友發問

加入好友

小鳥胃減重術友心得FB討論區
https://ppt.cc/f50dAx

蔡明憲教授官方網站
https://www.oilcut.net/

蔡明憲教授Youtube頻道
https://goo.gl/o2mQvP

蔡明憲教授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oilcut

 

圖片來源: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ferris-wheel-theme-park_2989666.htm

arrow
arrow

    Dr. Oilc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